找到相关内容942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论宗纲要(2)

    。众生成佛也是依如来藏而得成佛。如来藏是众生的“自性真心”,以悟得自性本真,故得成佛。此如来藏自性清净心,常住不变,自性清净,人人本具,个个不无。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真实不虚,决定不无。  三论宗关于...,不一不异,不来不出。  八不的“不”是否定词,是否定生灭断常的自性实执。否定自性,建立缘起,是八不的正义。又《中论疏》述兴皇语云:标此八不,摄一切大小内外有所得人,心之所行,口之所说,皆堕在八事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5657396.html
  • 庄春江著:《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》(3)

    烦恼,以及世间、出世间的清净,都是依阿赖耶识而成立的。於是,阿赖耶识成为染净所共依。而转依,也是从三自性来说明的:三自性中的「依他起自性」,被认为是通於杂染的「汶计所执性」,也通於清净的「圆成实性」,是...立场,说「是心非心」(心的自性不可得,所以说非心),否定心性本净说(《小品般若波罗蜜经》,《大正大藏经》八?五三七中)。龙树菩萨则更进一步,以「空」来解释「净」。《大智度论》说:「毕竟空,即是毕竟清净,...

    庄春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957909.html
  • 李白释家题材作品略论

    而诗人也一再表示要领略金仙(佛)之真义,用定、慧的方式来贯通禅家顿悟之学,似乎是要投到佛祖的怀抱。但全诗的要义却在于混同庄子的齐物论与佛教的空无观、禅定说,是彻底把佛教理论道家化了。  二是自性清净的佛性观。佛教认为自性,即众生自己的心性,也叫如来藏——指于一切众生之烦恼身中,所隐藏的如来法身本是清净的。自性或如来藏虽覆藏于烦恼中,却不为烦恼所污,具足本来绝对清净而永远不变的本性。唐代禅宗兴起以后...

    李小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5758426.html
  • 本体与心性:论佛教心性论对儒学心性论的影响

    理路与《起信论》相仿,只是其所言的“心”不再是阿赖耶识,而是“自性清净圆明体”之真心。将上述两个图示作一番比较,可以清楚地看出二者的同异来。相同的是内在的理路,不同的是:朱熹将“心用”解释为“情”,而《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3558936.html
  • 佛法蠡测

    圣不增的自性清净涅槃。迁流不住的五蕴法,就是世间法,离此实别无涅槃。《中论涅槃品》对此说得更为明彻:  涅槃与世间,无有少分别;世间与涅槃,亦无少分别。涅槃之实际,及与世间际,如是二际者,无毫厘差别。...色法,心法,有为法,无为法,万法,百法,诸法,一切法。这个法字,怎样解释?到底是指哪些东西?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概念。梵语达摩,译法,轨持义。持,任持自性;轨,轨生物解。物,即人。生物解,法能作为认识的...

    明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4959241.html
  • 文珠法师著:相对集

    自性清净,不生不灭。届时,生死即涅乐,烦恼即菩提。所谓“迷时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”,何来生死忧患之有?  人生至此,已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。但分段生死虽了,而变易生死尚存。虽证我空,未证法空;尚须...恶,结果,妄想操纵了人生。妄想使人哭,也使人笑;使人兴奋,也使人消沉;使人成为天地的仁主,也使人变为天地的大贼。自此,人类便失去自性的本真。所接触的只是虚妄的人间,而非真理的世界;所体会的是虚妄的意识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5859541.html
  • 早期禅宗的楞伽禅要点

    接受的。道信把禅与菩萨戒行结合起来,更易为道俗大众共遵。道信的《菩萨戒法》,其内容虽今天已无法查证,但它既以自性清净的佛性为菩萨戒体,当以《梵网戒本》为据。印公说这大约是受到南方的,主要是天台宗影响的...。修到究竟圆满,也就是“无学道”境地。至此,《楞伽经》说“顿现无所有清净境界”,是顿人的见道。但之前有渐的工夫,即“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&...

    宋立道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1759557.html
  • 从《借壳指月(二)飞跃看话禅》谈禅宗的实践

    根本见地的成立来保障成佛的可能性与实践之依据, 因为禅宗见地是“体见正法”, 也是体证“法界”, 亦能够“见法、得法、知法、入法”, 并且是“真实了义”, 能够体验佛性是自性清净的, 超离虚妄的, 即...十方佛, 禅说尘沙法, 禅养清净僧。要知三世诸佛、诸大菩萨、历代祖师、古今善知识概从禅生。迷此禅者成众生, 悟此禅者成诸佛。”[10] 这些禅义是说明禅的实践义, 是具备著「诸多功德”, 是能以此“禅...

    曾惠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3359558.html
  • 禅宗功夫哲学的方法论检讨

     无所得为其心法的内容呢?这就要由佛学本体论的最高境界范畴是一个般若义的自性清净状  态中言,本体既是清净,而存有者又是五蕴积聚而有,故而功夫即是放舍即是除,本体是般  若义的自性空,故所悟者乃以无...一念的功夫,理解到自性清净  的本体命题的真义之后,在修持的活动上就是一个自性清净的状态的恒定地持守的动作而已  ,所以只是一个状态的持守,而绝对不是任何的概念确定,更不是知识的明确,当然也还不  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0459588.html
  • 默照禅与看话禅比较研究

    看话禅为代表。默照禅基于本证妙觉立场,主张坐禅就是显现本具佛性,看话禅也基于本有自性清净佛性,主张目前现实上是迷惑,所以经由看话头来证悟自己本来是佛的事实。一般人一说“默照禅”就联想到宏智正觉,忽略真歇...

    郑真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659599.html